IMDB:8.00分

世界遗产3D系列记录片《泰山》【上、下集】【华录出品】

英文名称:TaiShan 2012

☉编号:53-52
☉导演:王凌飞

16.86GB 片子时长
  • 豆瓣链接:
  • 其他相关链接:
  • IMDB链接:

 

 



本片采用先进的3D拍摄技术,立体真实地呈现了气势磅礴的泰山全貌,揭开泰山的神秘面纱……

Quote:

DISC INFO:

Disc Title: TaiShan
Disc Size: 18,110,581,172 bytes
Protection: AACS
BD-Java: No
Extras: Blu-ray 3D
BDInfo: 0.5.6

PLAYLIST REPORT:

Name: 00001.MPLS
Length: 0:35:53 (h:m:s)
Size: 6,218,262,528 bytes
Total Bitrate: 23.10 Mbps

VIDEO:

Codec Bitrate Description
----- ------- -----------
MPEG-4 AVC Video 19000 kbps 1080p / 23.976 fps / 16:9 / High Profile 4.1

AUDIO:

Codec Language Bitrate Description
----- -------- ------- -----------
Dolby TrueHD Audio Chinese 450 kbps 2.0 / 48 kHz / 450 kbps / 16-bit (AC3 Embedded: 2.0 / 48 kHz / 640 kbps / Dolby Surround)
Dolby Digital Audio Chinese 448 kbps 2.0 / 48 kHz / 448 kbps

SUBTITLES:

Codec Language Bitrate Description
----- -------- ------- -----------
Presentation Graphics English 39.871 kbps
Presentation Graphics Chinese 30.000 kbps
Presentation Graphics Chinese 30.866 kbps
◎译  名 世界遗产3D纪录片系列之:泰山
◎片  名 TaiShan2 ^/ ^8 V) B0 M& \8 f' a! W
◎年  代 2012
◎国  家 中国
◎类  别 纪录片0 e7 z* m7 D. S. _) p
◎语  言 普通话4 G9 V( F2 {- q( S. U1 g# J
◎字  幕 N/A
◎片  长 35m:52s/33m:14s
◎导  演 王凌非
       
◎简  介
6 f! r& c4 Q2 C2 K4 q
      泰山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,享有“天下第一山”之美誉。其多处奇观异景吸引中国历代帝王将相、文人骚客在此封禅祭祀、建庙塑神、刻石题字。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人文景观的烘托,使得泰山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及华夏历史文化的缩影。 $ m; V7 i1 X+ j' h+ G
      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,古名岱山,又称岱宗,位于山东省中部,泰安市境内,矗立在鲁中群山间。泰山主峰玉皇顶,海拔1532.7米。泰山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,又是天然的艺术与历史博物馆。泰山因十八盘,云海,中天门,迎客松,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之题词等等景点而闻名于世。

◎资   料
- E- E4 D2 x; w; |7 {% L2 J' I
  泰山原名岱山、亦名岱宗。位于济南、长清、肥城、泰安之间。其南麓始于泰安城,北麓止于济南市,方圆426平方公里。主峰位于泰安市境内的玉皇顶,海拔1532.7米。相对高差约1300米。
9 C: f* E! S# I& `* }
      ◇地质成因推测6 Q6 h/ k- @3 h; D
  泰山约形成于3000万年前新生代中期。泰山区域地层古老,主要由混合岩、混合花岗岩及各种片麻岩等几种古老岩石构成,距今约24-25亿年,属于太古代岩类。鲁西地区(包括泰山)曾是巨大的沉降带或海漕。造山运动使沉降带上的岩层褶皱隆起为古陆,形成规模巨大的山系,经历长达20亿年风化剥蚀,地势逐渐平缓。距今6亿年前左右,泰山再次沉入大海,大约又经历1亿多年,整个地区再次抬升为陆地,古泰山隆起为一个较为低矮的荒丘。距今约1亿年前的中生代晚期,由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的挤压和俯冲,泰山在燕山运动的影响下,地层发生广泛褶皱和断裂。在频繁的地壳运动中,泰山山体快速抬升,距今约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中期,今天的泰山轮廓基本成型。

      ◇气候植被  r& K6 q0 N8 G
  泰山因其高度,气候也呈垂直变化,山下为暖温带,山顶为中温带。山上多云雾,年均降水量为1132mm,而山下只有750mm。泰山植被覆盖率达80%,山麓上依次可见落叶林、阔叶针叶混交林、针叶林、高山灌木草丛,林带垂直界线分明,植被景观各异。现有种子植物144科,989种,其中木本植物72科433种,草本植物72科556种,药用植物111科462种。  g: `6 `! D$ A

      ◇人文景观% H3 v6 Q1 ]; G, j0 J, O# _3 u- m
      人类历史宏观影响

  泰山山体雄伟壮观,景色秀丽。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,盘古死后,头部化为泰山。据《史记集解》所载:“天高不可及,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,冀近神灵也。”古人形容“泰山吞西华,压南衡,驾中嵩,轶北恒,为五岳之长”。古代传统文化认为,东方为万物交替、初春发生之地,故泰山有“五岳之长”、“五岳独尊”的称誉。因其气势之磅礴为五岳之首9d47ab306526131dbb3585fe1fff035f,故又有“天下名山第一”的美誉。5万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遗存和40万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遗存显示出这一带早期的人类活动。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,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也反映出早期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活动状况。战国时期,齐国沿泰山山脉直达黄海边修筑了长约500千米的长城,今遗址犹存。进入秦汉之后,泰山逐渐成为政权的象征。
$ V" V* {) Y; _
  几千年来泰山自然景观融入了帝王封禅、诗文渲染、工匠艺术以及科学考察等因素,构成了泰山风景。风景区内形成了以主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、三重空间(以岱庙为中心的泰安城,城西南蒿里山的“阴曹地府”,南天门以上的“仙界天府”)、一条轴线(连接这三重空间的景观带,主要是岱庙中轴线北延直到玉皇顶)的景观格局。从海拔150余米的山麓泰安市区,至中天门海拔847米,南天门1460米,玉皇顶1545米,层层迭起,构成泰山的独特景观。

      封禅祭祀# H# r$ C& M: x2 H

  历经几千年文化积淀,泰山上存有许多人文景观。泰山是齐鲁文化的中心,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。据中国古代各朝代文献记载,此山经常是皇帝设坛祭祀祈求国泰民安和举行封禅大典之地。相传远古时代就有72位首领来此巡狩祭祀。自秦以降,中国古代有12位帝王来此封禅朝拜。第一个在此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,留下五大夫松的传说;一说汉武帝八登泰山,惊叹“高矣!极矣!大矣!特矣!壮矣!赫矣!骇矣!惑矣!”dYtxQ9R433KoDHTVkqHA。在泰山封禅祭祀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种极其隆重的旷世大典。被人认为凡是异姓而起或功高显德的帝王,天神必将赐予吉祥的“符瑞”,他便有资格到泰山报告成功,答谢受命于天之恩,这便形成泰山大典的历代传统。

  “封”是在泰山极顶聚土筑圆坛祭天帝,增泰山之高以表功于天;“禅”是在山下小山丘积土筑方台坛祭地神,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之情。圆坛方台表示天圆地方。一代帝王若登封泰山即视为天下太平、国家兴旺的标志。而皇帝本人也就成为名副其实的真龙天子。所以汉代史学家班固在《白虎通封禅篇》中说:“王者异性而起,必升封泰山何?报告之义也。始受命之时,该制应天,天下太平,功成封禅以告太平也。所以必于泰山何?万物之始,交代之处也。”
0 w/ J+ u3 X6 i, ~, P
      宗教影响
) ?% S- @9 D  }7 _  L
    ·佛教于公元4世纪中期传入泰山。公元351年高僧朗公首先到泰山岱阴创建了朗公寺和灵岩寺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泰山较大的寺院有谷山玉皇寺、神宝寺、普照寺等。著名的泰山经石峪是北齐人所刻的佛教经典《金刚经》。唐宋时,灵岩寺极为鼎盛,唐宰相李吉甫把泰山灵岩寺称为天下“四绝”之一。
% c$ S. |+ z) j& ]% y: W" p# K
    ·道教:据传说战国时就有方士隐居岱阴岩洞;秦汉后祠庙林立,保留至今的有王母池(群王庵)、老君堂、斗母宫(龙泉观)、碧霞祠、后石坞庙、元始天尊庙等。其中以王母池为最早,创建于公元220年以前;以碧霞祠影响最大。

      文人墨客& r, O  U: m+ l3 e& \
6 o$ G4 G$ T: f2 M
  数千年来泰山自然景观被融入帝王封禅、宗教神话、书画意境、诗文渲染、工匠艺术等文化因素,构成了庞大的泰山美学文化。孔子、杜甫等名人雅士更曾到访此山,并留下诗句。孔子的名言是“登泰山而小天下”;杜甫的诗歌望岳;姚鼐的散文登泰山记等等。0 s* s. L9 A6 {8 i+ y

      泰山石刻

  历代帝王到泰山祭天告地,儒家释道、传道、受经,文化名士登攀览胜,留下了琳琅满目的碑刻、摩崖、楹联石刻,而泰山的摩崖石刻也是名山之最。泰山石刻现存1800余处,其中碑碣800余块,摩崖石刻1000余处,大体分布为岱庙157块、岱麓215处、登山东路576处,岱顶258处,岱西80余处,岱阴44处,灵岩寺400余处,神通寺100余处。石刻主要包括历代帝王封禅告祭文、寺庙创建重修记、石经墓铭、颂岱诗文、提景及楹联等5类,大部分为自然石刻。% w2 R2 k* q& M8 A( G$ c" X; K

  1987年,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,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双遗产之一。  x- l, U: U1 g1 s
" }* p3 ~# Y7 ~% F1 ~) G
7 k: d1 p$ v6 R1 M( [
2 |$ o) N' m5 r5 M

# t4 j) h, A7 X7 `! c$ a
9 @/ c6 Y( ~+ |' K8 g4 E. d- p& U4 B

. a: k! E3 N- W0 ~: e+ W


" X1 F" }* o1 }! \6 W/ Q1 T. k* e


( j' m% @& Q" t. X# n
$ O; R, j; v( Z

热销产品